適配對象龍工臨工裝載機
發貨地山東臨沂
發貨方式物流托運
型號30或50裝載機
支持定制是
規格加長/標準
裝載機在裝取貨物時,先將鏟斗放平,發動機加力,鏟取重物,然后將鏟斗翻轉,使重物不致落下,提升動臂,行至物料堆放處時,先提升動臂,然后翻轉鏟斗,達到一定角度之后,重物由于自重滑出鏟斗,翻轉鏟斗放平,落下動臂即可繼續下一操作。
非直線型的切削刃通常有v型和弧型等類型,一般的裝載機多用v型斗刃,這種切削刃優點明顯,當在鏟斗插入料堆時,其**的v型斗刃在插入時所遇的阻力要比直線時的鏟斗的阻力小很多,因此,這種類型的顫抖易于插入料堆,但是這種類型的鏟斗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它的裝滿系數要比直線型斗刃的鏟斗小。鏟取也相對*一些。但是,底邊也不能太長,如果底邊太長,那么鏟斗的鏟起力會變的很小,而且鏟斗插入料堆的插入阻力與刃口的插入深度成比例的急劇增加。所以,在設計時應將鏟斗轉鉸銷的位置設計在靠近刃口處,不過,在有些情況下,也可以在鏟斗內部布置轉鉸銷,鏟斗的基本參數如圖2—4所示。根據對各種作業環境的研究,要求鏟斗要有較好的斗體流動性,這樣可以減小各種物料對鏟斗的摩擦力,利于裝載作業效率的提高,同時,在各種工況下卸載物料時,鏟斗要有較好的倒空能力,鏟斗內的流線型曲線要保證各種不同的物料能夠順利傾倒。根據以往的設計經驗,鏟斗底板的弧度(圓弧半徑1R,見圖2—如果越大,那么鏟斗鏟掘時物料的的流動性也就越好,如果是巖石等流動性差的物料時,那么應將弧度適當減小,同時應將底邊加長。鏟斗的斗體形狀主要是根據裝載機的作業對象確定這樣可以使鏟斗的容積加大。
2.3??工作裝置的設計和圖解法的應用工作裝置的設計主要工作:確定動臂輪廓,總長度和高度,與車架的鉸接位置。?確定動臂油缸的鉸接位置和動臂油缸的行程。?連桿機構的尺寸設計。本次工作裝置的設計方法采用圖解法,用圖解法設計時,要根據裝載機的大卸載高度,小卸載距離,卸載角,輪胎尺寸和鏟斗幾何尺寸等參數來設計計算,它通過在坐標圖上確定工況Ⅱ(見圖2—時工作機構的九個鉸接點的位置來實現。2.3.1?動臂與鏟斗,搖臂,機架的三個鉸接E,A的確定先確定坐標系,選定適當的長度比例尺1?,然后在此左邊系中畫鏟斗圖,按照比例尺將鏟斗按坐標系的比例尺畫在直角坐標系中,其中鏟斗的斗尖要對準坐標的原點O,要求鏟斗的前臂與X軸成4度左右的傾角,此時的位置為鏟斗的工況Ι。
根據設計經驗,當B點的x坐標值較小時,轉斗鏟取力會**較大值,因此常常將B點取在靠近O?點的位置,但是它也不能任意小。B的?y坐標值時,鏟斗鏟取物料的鏟取面積將,這就意味著鏟斗可以裝載更多的物料,但同時會出現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樣會縮小B點與連桿鏟斗鉸接點C的距離,會導致鏟斗鏟取力下降。綜上所述,在設計時尺寸的計算將變得十分重要,根據工作裝置的設計經驗,一般在設計時,按照作業時的工況1來設計,要求B點的Y軸坐標值mmyB350~240?,x軸坐標值Bx要求應盡可能小,另外應不與斗底干涉,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先初步在坐標圖上人為地把B點確定下來。
以B點為圓心,讓鏟斗順時針轉動48o,這樣可得工況Ⅱ。在坐標圖上按比例尺畫出輪胎的輪廓,為使工作機構設計的較加緊湊,可以將輪胎的前緣與工況Ⅱ時鏟斗后壁的間隙盡量小些,但是一般不小于50mm?,選擇時根據各構件尺寸合理選擇,輪胎中心Z的y軸坐標值應等于輪胎的工作半徑KR:按照大卸載高度,小卸載距離和卸載角,在坐標圖上畫出鏟斗在高位卸載時的位置圖,即工況Ⅱ,這時,B點位置為iB,如圖2-7所示。按圖示畫出鏟斗工況Ⅲ的位置圖。長為半徑點為圓心,動臂點同在以和為并作其垂直平分線,因)連接(ABABBBB5ii徑的圓弧上,故A點一定在BiB的垂直平分線上。高度定性,可以降低機器的這樣可以提高整機的穩點位置時適當低一點,選擇A高度。司機的駕駛視野。根據設計經驗,可以將A點取在前輪的右上方,與前軸心水平距離為軸距的2/1~3/1處。可以不斷調整A點的位置,以得到其佳的位置。E點位置在設計過程中對其他構件的尺寸影響顯著,它決定連桿機構的傳動比,倍力系數,影響連桿機構的布置,決定轉斗油缸的長度等。一般情況下,常取E點在AB連線上方,相對于前輪胎,E點在其外廓的左上部佳。
千分表指針偏擺大于0.03mm,應采用轉換角度重新安裝的方法予以校正,并在校正后的位置上作一記號,以保證安裝正確。若無法校正,應更換液力變矩器。檢查導輪單向追趕離合器:將單向追趕離合器內座圈驅動桿(工具)插入變矩器中,將單向離合器外座圈固定器(工具)插入變矩器中,并卡在軸套上的油泵驅動缺口內。轉動驅動桿,檢查單向追趕離合器工作是否正常。在逆時針方向上,單向追趕離合器應鎖止。如果在飛輪轉動一周的過程中順時針方向上應能自由轉動。如有異常,說明單向追趕離合器損壞,應更換液力變矩器。
液力變矩器常見的故障主要有:油溫過高,供油壓力過低,漏油,機器行駛速度過低或行駛無力,以及工作時內部發出異常響聲等5種。2.6萬向傳動裝置結構由萬向節,萬向節叉,傳動軸等組成主要是連接變速器和驅動橋,方向盤和轉向器。
傳動軸細而長,在修理和維護過程中,很*失去,產生振動,導致裝置中零件磨損加劇,工作發響。同時傳動軸在本身重力作用下,其中間將產生微量彎曲,當傳動軸旋轉時,由于質量偏移,將產生離心慣性力,這個離心力又引起傳動軸進一步彎曲,產生附加撓度。由于重力的方向,大小是不變的,而離心力的大小,方向都是可變的,故傳動軸彎曲的力也周期性地變化。從而傳動軸的撓度也隨時變化,即傳動軸旋轉時,伴隨有彎曲振動。萬向傳動裝置故障檢修萬向傳動裝置中???傳動軸振動的原因有箱上的塊丟失,軸跳動過大,傳動軸叉或萬向節磨損或損壞,焊管兩端焊縫開裂,傳動軸彎曲或凹陷。
為使操縱輕便,一般都采用全液壓流量放大轉向系統。柳工ZL50C型用的全液壓流量放大轉向系統是全行業使用這一系統早也成功的。圖4.1為全液壓轉向系統結構圖。操縱方向盤打開全液壓轉向器通過全液壓轉向器的先導,小流量去操縱流量放大閥2的閥桿左右移動,使轉向泵8的大流量通過流量放大閥進入左右轉向缸,使裝載機完成左右轉向,這就叫流量放大轉向。駕駛員操縱一個排量很小只有125ml的全液壓轉向器,因此操縱力很小。2.7?轉向系統目前我國輪式裝載機已普遍采用全液壓轉向系統。ZL50型輪式裝載機由于重量較大轉向十分輕便靈活,且安全可靠。進入轉向器的先導油來自流量放大閥進油道,通過減壓閥7減壓后進入轉向這樣省掉了一個先導油泵。
使結構簡化,且降低了成本。該系統還增設了液壓油散熱器,使系統油溫下降了10度,對系統元件及密封件大有好處。工作裝置連桿系統設計?工作裝置連桿機構的類型綜合輪式裝載機的工作裝置形式,主要有7?種類型的連桿機構。按工作機構的構件數不同,可分為三桿,四桿,五桿,六桿和八桿連桿機構。按輸入桿和輸出桿的轉向是否相同又分為正轉和反轉連桿機構。
正轉八桿機構正轉八桿機構如圖4-此機構在轉斗油缸大腔進油時轉斗鏟取,所以掘起力較大,各構件尺寸配置合理時,鏟斗具有較好的舉升平動性能,連桿系統傳動比較大,鏟斗能獲得較大的卸載角和卸載速度,因此卸載干凈,速度快,正轉八桿機構的主要缺點是機構復雜,不易實現鏟斗自動放平。轉斗油缸前置式正轉六桿機構?轉斗油缸前置式正轉六桿機構見圖4其優點是轉斗缸直接與搖臂相連接,該工作機構由兩個平行四桿機構組成,鏟斗平移性較好。結構簡單,司機視野較好。缺點是轉斗時油缸小腔進油,鏟掘力相對較小,連桿機構傳力比小,使得轉斗缸活塞行程較大,轉斗缸加長,由于轉斗缸前置,使得工作裝置的整體重心外移,了工作裝置的前懸量,影響整機的穩定性和行駛時的平穩性,鏟斗不易實現自動放平。
裝載機鏟車機突然停機的原因有那些,應怎樣處理?當出現機在工作時突然自行停機,不要立即再次起動機,應仔細分析檢查,機突然停機的原因,進行修理后再起動運行。裝載機鏟車機突然停機的原因主要有:?㈠?供油系統故障導致突然停機。這種停機現象是由于機供油油路中進入空氣或供油中斷引起的。突然停機前,轉速忽高忽低,工作不溫定。引起供油中斷的原因有:a.?箱油量不足,應加足燃油,b.?油路密封不嚴。出現這種故障時,可以用在停機后對燃油系統放氣的方法來判斷。如果通過用手油泵泵油,在放氣螺釘處放出大量泡沫狀油氣泡,則為油中油氣所致停機。應仔細檢查低壓油路的密封性。C.?噴油泵凸輪軸折斷或滾鍵,連接板斷裂,應檢修噴油泵。?㈡?曲軸抱死導致突然停機停機后,觀察水溫有無異常,油底殼是否有水(機油被乳化)。若檢查為正常,則應轉動機曲軸,如果感到轉動吃力或不能轉動,則可判斷為燒軸瓦或燒軸瓦后抱死曲軸。出現燒軸瓦的故障后,應找出原因,道,磨削曲軸,更換軸瓦及少數的零部件(連桿等)后,才能裝配試機。
㈢?拉缸造成的突然停機?裝載機鏟車機早期磨損的原因主要有那些??機早期磨損是指機在較短的使用時間內,由于主要運動副(如活塞環,曲軸,軸瓦,氣缸套等)的磨損,使機功率大幅度下降,油耗上升,以致使機不能繼續有效工作的現象。機早期磨損主要有以下原因。新機不經過磨合就大負荷運行,空氣濾清器失效,使用保養不當,機油質量差,燃燒不良,使氣缸積炭過多。裝載機鏟車氣缸套拉傷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預防??氣缸套拉傷的主要表現為:氣缸內活塞出現敲擊聲,機動力下降,機油燃燒,排煙呈藍色或白色,機油變稀,壓力下降等。㈠產生拉缸故障的原因有:冷卻系統出現故障,機器出現過熱,活塞受熱后膨脹過大,?機油油量不足,變質或含有雜質,引起潤滑不良,活塞與氣缸壁間隙過小(多見于新機或剛大修過的機)?活塞環折斷或卡死,活塞銷卡簧失效,使活塞銷發生竄動。
減少裝載機鏟車氣缸套磨損的措施有那些?減少氣缸套磨損,除設計,制造上采取抗腐蝕,耐磨損的措施外,在使用與維修工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正確起動與起步冷車起動后,應在小油門狀態下暖車3~5分鐘才能起步行車,起初運行時,應小負荷工作一段時間,待溫度升高后再大負荷作業。保持發動機的正常溫度機溫度過低,不能保持良好的潤滑,會氣缸壁的摩擦,溫度過高,則會使氣缸強度降低而加劇磨損,甚至可能使活塞過度膨脹而造成¡°拉缸¡±事故,機正常的工作溫度為80℃~90℃。**過95℃時,應減小負荷或停機冷卻。
保持良好的潤滑經常檢查和保持機油品質良好,油位適中,定期更換并按季節選用粘度適當的機油,確保潤滑良好。加強¡°三濾¡±(空濾器,機油濾清器和濾清器)的保養工作這是防止機械雜質進入氣缸,減輕缸壁磨損,延長發動機使用壽命的主要措施,這對經常處于含塵量高的裝載機用機尤為重要。提高保養維修,質量嚴格按照機使用維護說明書中規定的技術標準進行保養,維修作業。調整,控制各配合間隙(開口間隙),防止因維修,保養不當而加速活塞與氣缸壁之間的磨損。裝載機鏟車機經常沖氣缸墊的原因有那些??氣缸墊被氣缸內的高溫氣體燒損稱為¡°沖缸墊¡±,又稱¡°燒缸墊¡±。機沖缸墊后一般會出現水箱¡°翻泡¡±,油底殼進水,機油乳化,排氣管排水(冒白煙)等異常現象。造成沖缸墊的原因主要有。
氣缸蓋變形由于氣缸蓋長期受高溫,高壓氣體的交替作用而產生熱變形,拆裝不當(未按順序拆裝)也會產生變形。氣缸蓋發生變形后,使翹起的部位壓不緊氣缸墊而造成高溫氣體泄露,使缸墊燒損。氣缸套凸臺高度不引起個別氣缸密封不嚴。為了使氣缸套,氣缸墊壓緊在氣缸體上并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一般要求氣缸套端面凸臺平面高缸體一定尺寸(一般為0.05~0.12mm),同一臺機(或同一缸蓋下的兩個氣缸)氣缸套凸出量相差也有規定(一般為0.05mm)。若**出規定值,則有可能造成密封壓力不夠,使高壓高溫氣體竄出而沖壞缸墊。
齒輪泵的修理在于恢復零件之間的配合間隙,更換密封件等,以恢復泵的流量損失,提高輸出壓力。常用齒輪泵的配合間隙見下表,常用齒輪采的配合間隙(供修理用)。2.1.1齒輪的修理齒輪的磨損部位主要有端面,軸頸,齒側,齒**等。端面磨損較其它部位嚴重,一般磨損量07--11mm,嚴重時可達25~60mm,并有劃痕和偏磨。當端面產生劃痕,平面度誤差達02mm或一對齒輪寬度差大于02mm時,可對其損傷進行研磨或在磨床上磨平。由于主動齒輪端面磨損比較嚴重,所以應先磨修主動齒輪端面,再參照主動齒輪必修后的寬度磨修從動齒輪。端面經過加工后的兩齒輪寬度差應控制在005mm以內,表面粗糙度Ra為2um,齒輪端面對軸頸中心線的垂直度應在005mm以內。
齒輪端面和齒**的磨損,從技術角度講,可以用電鍍鉻或鍍鐵的方法修復尺寸,但是修復成本較高,除情況外,通常不采取這種技術措施。在齒輪泵重新進行裝配時,如果無結構上的限制,可將兩個齒輪反轉180°安裝,利用其原來非嚙合的齒面進行工作,這樣做既不影響泵的工作性能又可以延長齒輪泵的的使用壽命。則應用鎳打底,銅等軟金屬過渡。注意,不管那種材料的泵體,填補溝槽時的終刷鍍表而應是銅等軟金屬。填滿溝槽后,進行冷磨修正。其方法是:先將填補后的表而用鉗工方法銼削,刮削或用砂紙打毖到可以裝入齒輪為止,然后組裝泵,進行手工冷磨,讓鋼制齒輪的牙齒自動將表面修平,并生成正確的幾何形狀。冷磨后分解泵,清洗,檢查,測量,其圓度,圓柱度誤差應小于02nml,粗糙度Ra為1.25/um,徑向間隙符合上表要求。
可通過鍍鋁或電刷鍍鎳恢復與軸承的標準配合間隙。與密封圈配合部位磨損如較輕,也可鍍鉻修復。?2.1.2泵體的修理當泵體出現掃膛使其徑向間隙**過15~2mm時,泵的容積效率就顯著下降,修理。磨損后可用刷鍍方法修復。由于泵體一般用鑄鐵或者鑄鋁(或高強度鋁合金)制造,因此,采用電刷鍍技術修復時,要根據不同材料的泵體選用不同的刷鍍工藝,對于鋁合金殼體,采用堿銅打底,然后鍍鎳或鎳鎢合金。軸頸的支承段磨損時銅和鎳交替刷鍍直至將溝槽填滿并**泵體而少許。對于鋼或鐵泵體。此外,泵體端面雖然不產生磨損,但是,當考慮到齒輪端面和浮動側板經過磨削或研磨之后,其軸向間隙,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其正常間隙,泵體的端面也應磨削或研磨,使其厚度相應減小,保證裝配后獲得正常間隙。
泵體若吸油孔與排油孔直徑相同,在對路損的內表面修整之后,也可在泵裝配時將泵體反轉180°安裝,使其原先磨損很小的一側處于吸油腔的一側。?2.1.3側扳的修理側扳(或浮動油封)是泵的土要易損件之應檢查其齒輪相接觸的工作面磨損情況。磨損是否嚴重,有無溝槽,偏磨,燒蝕,裂紋,變形,開裂等現象。如溝槽較淺,偏磨較輕,可用研磨法修復后繼續使用,如磨損,變形,偏磨等嚴重,應更換。?2.1.4端蓋的修理。端蓋與齒輪端面相對應的表面會產生磨損和擦傷,形成圓形磨痕。端蓋磨損后,采用磨削或研磨方法磨平。加工后表而粗糙度Ra為1.25um,端面與孔的垂直度允差為Ol--Ol5mm。?2.1.5軸承及軸承座的修理。滾針軸承如有點蝕,剝落,軸承座內壁出現波形,應更換。軸承座在座孔內如松動,應更換軸承或鑲套,鍍鉻,刷鍍修復。
裝配過程應由零件到部件﹑由部件到總成,后將總成組裝成機器?裝配程序應根據“先上后下﹑由內及外﹑先重后輕”的原則,并按裝配的基準進行。應特別注意某些結構的尺寸鏈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對于有兩個渦輪的四輪一級變矩器,應將兩個渦輪組裝后在一體安裝;一級渦輪與渦輪罩在出廠前已經過校驗,拆裝時應注意使兩者上的箭頭標記對齊。
http://www.98717.cc